本期公基轻松学的主题是:文化常识中的书法(一)。
关注公众号:事考必胜,每天5分钟,轻松学公基。
一、先秦时期
1、甲骨文
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汉字的源头,是中国发现最早成体系的成熟文字。
商朝人认为万物有灵,凡是遇到军国大事、战争、农事等都要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会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也叫“卜辞”,甲骨文是记载“占卜”过程的王室档案。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扩充】: “中国甲骨文之父”。
王懿荣,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为发现、收集和研究甲骨文第一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荣因通晓医术在鹤年堂抓药时,买到一种叫龙骨的药材,对其上面的图形文字进行研究,首次发现甲骨文,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
2、金文
金文,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应用年代上自商代末期,下至秦灭六国。
代表作品:有《毛公鼎》铭、《大盂鼎》铭等。
二、秦朝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小篆的制定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的过程。
小篆的特点即小篆略长,书写起来比较飘逸、舒展,没有棱角,笔画以圆为主,都是一些均匀的线条。
代表作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
三、汉朝
1、隶书
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字型变长方形为方形 ,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彻底笔画化,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隶书在汉代盛行,所以被称为“汉隶”,隶书看起来宽扁,在书写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即起笔的时候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像蚕头,收笔的时候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形成燕尾。
代表作有《曹全碑》、《张迁碑》等。
2、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当时通行的是草率的隶书,称草隶,后逐渐发展为章草,至汉末,脱去章草的波磔,圆转用笔,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遂成今草,一般称之为草书。
张芝,东汉书法家,创立“今草”,被誉为“草书之祖”,代表作品有《终年帖》、《冠军帖》。
【扩充】: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2.(单选题)汉字产生的标志是殷商后期所形成的初步定型的甲骨文,其后经过了六千多年的演变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文字。下列汉字演变过程的时间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3.(单选题)一位痴迷于汉字的西方人,介绍了他在过去的20年里,凭借一己之力,整理中国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将汉字字形数据化,创建汉字字源的故事。他向古汉字数据库中录入近10万字形,但也为此而耗尽家财。这位外国老人对汉字研究和传播的一片痴心,令人感动,也让我们深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4.(多选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汉字由最原始的石刻字符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汉字七体",包括( )等。
本期试题共5道,全部试题请点击底部查看原文开始做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开始做题
下一篇:216.文化常识中的书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