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必看资料:安徽省省情省况

发布时间:2015-07-03 11:37:12在线客服: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必看资料:安徽省省情省况

1 安徽省概况

  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位于中国东部,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公元1667年因江南布政使司东西分置而建省。省名为“安庆府”与“徽州府”合称之简称。

  安徽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组成。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省域与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江西、山东接壤。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徽文化(新安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四大文化圈。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安徽大地锦绣多姿,文化古迹甚多,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2014年获得中国最幸福的省份荣誉,被列入中国首个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全国创新试点省份。

  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正式开通。途经安徽巢湖、铜陵、绩溪、黄山,江西婺源、福建武夷山、线路全长806公里;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

中文名称:安徽 外文:名称AnhuiProvince 别名:皖、徽
行政区类别:省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16地级市、6县级市、56县
政府驻地:合肥市庐阳区长江路221号 电话区号:0550至0566 邮政区码:230000至247000
地理位置: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 面积:14万平方千米 人口:6082.9万人(2014年)
方言: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徽语、赣语、吴语 气候条件: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
著名景点:黄山、九华山、西递宏村、巢湖、天堂寨、天柱山、徽州古城 省树:黄山松省花:杜鹃
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黄山屯溪国际机场、九华山机场、阜阳机场等
火车站:合肥南站、芜湖站、阜阳站、蚌埠南站、黄山北站等 车牌代码:皖A-皖S
GDP:20848.8亿元(2014年) 高等院校:中国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等
历史名人:朱元璋、管仲、李鸿章、陈独秀等 省份精神:善安天下、敢为人先
省会:合肥 重要城市: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

2 历史沿革

  安徽建省始于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由江南省分治而建,安徽省名由明清时期的安庆、徽州两个府的首字合成。简称“皖”,以古皖国为名。

  清代实行道、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三级管理体制。省境内共设54个州县(4个散州,50个县),除砀山、萧县属江苏省淮徐道直隶徐州(后升为徐州府)外,其余分属皖北道的有凤阳、庐州、颍州3个府及六安、泗州、滁州、和州4个直隶州;属皖南道的有安庆、徽州、宁国、太平、池州5个府及广德1个直隶州;计涉及2个省9个府5个直隶州。太平天国在安徽境内占领区建政是采取省、郡(州)、县三级管理体制,改清代的府为郡。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州、道,北京政府初期实行省、县二级管理,今安徽境内砀山、萧县仍属江苏省,其余60个县(含南京政府时期分别划入江西、湖北省的婺源、英山县及建国后划入江苏省的盱眙县)仍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6月2日,全国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体制,砀山、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皖属淮北地区及部分淮南地区属淮泗道(凤阳),江淮地区属安庆道,江南地区属芜湖道。

  南京政府初期实行省、县二级管理体制。民国21年4月2日,实行首县制;10月10日,实行行政专员督察区(专区)制。26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驻陪都重庆。此后,国民政府因日本侵略军占领长江流域重要城镇,南北受阻,权置皖南、皖北行署区,行使省的权力,但规格比省低,后期又复置皖南行署,均为临时省级设置。民国南京政府前期,安徽境内有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鄂豫皖苏区,相当于省的建置,其下又有特区、道、专区之设,再下始为县级基层政权。

  抗日战争期间,除国统区外,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省境建政完善的根据地共有皖中(江)、淮北、淮南3块,其边区政府(又称行政公署)相当于省级,其下为专区,再下为市、县。此外,日伪、汪伪政权也在沦陷区建省,今省境分属淮海、安徽2个省,下设专区,再下为市、县。安徽境内在中华民国后期共设62个县1个市,计63个二级地方行政区划。

  解放初期,皖北地区分属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3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市。1938年4月3日,华东局电请中央批准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经中央批准,15日,撤销3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4月15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颁发第一号通知,公布皖北行署统辖的专区、市、县。5月13日发第一号通知,公布皖南行署统辖调整后的专区、市县。皖南、皖北2个行署行使省的权力,但比省的规格要小。行署下辖直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

  1952年8月7日,撤销皖南、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仍实行省、省辖市(专区,后称行署)、县(专辖市)又称县级市三级管理体制。

  1955年国务院批准,将安徽省宿县专区的泗洪县、滁县专区的盱眙县划入江苏省;将江苏省的萧县、砀山县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

3 行政区划

  安徽省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43个县级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 车牌 下辖行政区
合肥 皖A 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
芜湖 皖B 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无为县,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
蚌埠 皖C 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
淮南 皖D 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凤台县
马鞍山 皖E 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含山县,和县,当涂县
淮北 皖F 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
铜陵 皖G 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铜陵县
安庆 皖H 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怀宁县,桐城市,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
黄山 皖J 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
阜阳 皖K 颍州区,颍泉区,颍东区,颍上县,界首市,临泉县,阜南县,太和县
宿州 皖L 埇桥区、萧县、砀山县、灵璧县、泗县
滁州 皖M 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凤阳县,定远县
六安 皖N 金安区,裕安区,寿县,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舒城县
宣城 皖P 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泾县,绩溪县,旌德县
池州 皖R 贵池区,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
亳州 皖S 谯城区,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

4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安徽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东部经济区。地理位置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省内约430公里,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公里。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五个地貌区。

  淮河平原区,包括沿淮及淮北广大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26.6%,地势坦荡,由西北微微向东南倾斜,由淮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又经黄河数度南徙夺淮,加积了黄泛堆积物,海拔15~20米,仅东北部分布海拔100~300米的低山、丘陵。

  江淮台地丘陵区,位于淮河平原与沿江平原之间,约占全省总面积25%,由台地、丘陵和河谷平原组成,台地分布该区中部和西部,海拔50~80米,大部为剥蚀堆积台地;低山、丘陵主要分布该区东部,海拔100~300米,呈北东向断续展布,由片岩、千枚岩、玄武岩、石灰岩等组成。江淮台地丘陵的核部,自东而西拱曲上升,地势略高,地面分别向南北倾斜,与皖西山地共同构成长江与淮河分水岭。

  皖西丘陵山地区,位于安徽省西部,与鄂、豫两省接壤,约占全省总面积10%,为大别山脉的主体,平均海拔500~1000米,1500米以上的高峰多座,最高峰白马峰1774米,山体多为北西走向,为河谷深切,山间分布断陷盆地,多呈椭圆状。

  沿江平原区,位于安徽省长江沿岸,约占全省总面积18.4%,属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海拔10~60米,由西向东渐次降低。平原上分布成片的低山、丘陵,海拔300米左右,北东走向为主。长江安徽段河谷宽、狭相间,宽段有江心洲发育。

  皖南丘陵山地位于安徽省南部,与浙、赣两省毗连,约占全省总面积20%。由天目—白际山脉、黄山山脉和九华山脉组成,三大山脉之间为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谷地,地势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渐次下降,分别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层状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为黄山山脉莲花峰海拔1873米。山间大小盆地镶嵌其间,其中以休歙(徽州)盆地为最大。

  气候

  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

  春秋两季为由冬转夏,和由夏转冬的过渡时期。全年无霜期200~250天,10℃活动积温在4600~5300℃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水丰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

  水文

  安徽水文既带有强烈的季风气候特征,又受地貌形态的严格制约。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8月或6~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55~70%以上,丰水年与枯水年径流量的比值差达14~22倍。径流量的地区差异与降水量地区差异相一致,在皖西和皖南丘陵山区平均年径流深600~1000毫米,淮北仅200毫米左右。

  安徽省河流除南部新安江水系属钱塘江流域外,其余均属长江、淮河流域。长江自江西省湖口进入安徽省境内至和县乌江后流入江苏省境内,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安徽南部,在省境内416公里,属长江下游,流域面积6.6万平方公里。

  安徽省共有湖泊500余个,总面积为1750平方公里,其大型12个、中型37个,湖泊主要分布于长江、淮河沿岸,湖泊面积为1250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72.1%。主要有龙感湖、黄湖、泊湖、陈瑶湖、菜子湖、白荡湖、破罡湖、石塘湖、武昌湖、升金湖、巢湖、南漪湖和石臼湖等。其中巢湖面积390平方公里,为全省最大的湖泊,全国第五大淡水湖。

  安徽省地下水在淮河平原和沿江平原最为丰沛,占全省地下水总储量的78%,尤其淮河平原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26.6%,而地下水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55%,即73.89亿吨/年。而皖西、皖南两个丘陵山区和江淮之间台地丘陵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但地下水储量仅占22%。

5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至2012年,全省维管束植物3200多种,分属205科,1006属,约占全国维管束植物科的60.3%、属的31.7%、种的11.7%。其中蕨类植物34科、71属、240种,种子植物171科、938属。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7科、17属、21种,被子植物164科、921属、2900余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科的51.4%、属的31.8%、种的12.2%。特别在皖南丘陵山区中保存了丰富的古老科、属、种孑遗植物。

  动物资源

  至2012年,全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4245种,占全国种数的14.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脊椎动物44目121科742种,占全国种数的14.1%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二级保护的70种,世界特有的野生动物扬子鳄和白鳍豚就产在安徽中部的长江流域。

  矿产资源

  安徽省矿产种类较全,截至2011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6种,水气矿产2种。

  土地资源

  安徽全省耕地422万公顷,林地329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长江、淮河分别流经安徽416公里和430公里,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

  水资源

  安徽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主要河流分属长江、淮河、钱塘江三大水系,其中淮河水系6.69万平方公里(包括废黄河470平方公里、复兴河163平方公里),长江水系6.6万平方公里,钱塘江水系6500平方公里。

6 人口民族

  人口

  明万历六年(1578年),安徽人口已有432万。到清咸丰二年(1825年),全省人口发展到3765万。到1949年,人口达2783万,比咸丰二年少982万。 1985年,安徽总人口为5165万,占全国的5%,居第8位。

  2014年,安徽省常住人口6082.9万人,比上年增加53.1万人。城镇化率49.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2.86‰,比上年下降0.02个千分点;死亡率5.89‰,下降0.1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97‰,上升0.15个千分点。

  民族

  1953年,全省有少数民族人口136287人,共12个少数民族成分。除回族、满族两个民族成分外,还有藏族9人,维吾尔族1人,苗族27人,彝族2人,壮族3人,朝鲜族9人,瑶族2人,高山族3人,布依族1人。1964年,全省有少数民族人口155344人,少数民族成分26个。1982年,全省有35个少数民族成分,共261811人。

  1985年,安徽全省人口中,汉族占99.47%,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53%。

7 经济发展

  综合

  安徽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汽车、机械、家电、化工、电子、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208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4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4亿元,增长8.8%。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1.5:53.7:34.8,人均GDP达34427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1256.3亿元,增长16.5%,第一产业投资542亿元,增长39.2%;第二产业投资9417.8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投资11296.5亿元,增长17.7%。全省财政收入3663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18.4亿元,增长6.9%。

  农业

  安徽农业历史悠久,从建国以来出土文物中发现的烧焦稻谷、炭化麦粒,盛酒陶鬲、酒杯,石制及铁制农具以及牛、马、羊等角骨的化石考证,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已在江淮这片土地上从事农牧业生产了。

  2014年,安徽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28.9千公顷,比上年扩大3.6千公顷,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142千公顷,扩大35.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88.4千公顷,减少13.6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65.2千公顷,减少19.9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862.1千公顷,扩大26.1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3415.8万吨,比上年增产136.2万吨,增长4.2%。棉花产量26.3万吨,增长4.8%。

  2014年,全省生猪存栏1585.3万头,比上年下降1.7%;全年生猪出栏3089.2万头,增长4%。肉类总产量414万吨,增长2.5%,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98.2万吨,增长4.1%。禽蛋产量122.5万吨,下降1.6%。牛奶产量27.9万吨,增长10%。水产品产量223.7万吨,增长3.8%。

  工业

  安徽工业主要以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化工,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建材工业等为主。

  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75.2亿元,增长0.1%,其中国有企业增长4%,股份制企业下降0.8%,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6.1%,中小企业增长5.8%,民营企业增长4.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13个利润超50亿元的行业,合计实现利润1463亿元,增长6.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2.4%。

8 社会发展

  2014年收入消费情况

  2014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39元,比上年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人均消费性支出16107元,增长10.4%。其中,食品支出增长9.5%,衣着增长6%,居住增长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长26.9%,医疗保健增长23.7%,交通通信增长8.8%,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增长11.8%。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平方米。

  2014年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16元,比上年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981元,增长10.8%。其中,食品支出增长7.6%,衣着增长9.5%,居住增长9.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长2.9%,医疗保健增长24.6%,交通通讯增长14%,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增长14.8%。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9平方米。

  2014年社会保障情况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829.1万人和175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422万人,全年为12.2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全省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508.5万人和482.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37.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5190.4万人,参合率为101%。

  年末72.4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8.9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43.1万人。全年医疗救助366.7万人次,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7.7万人。

  2014年全省医疗保健情况

  年末全省有医疗卫生机构24838个,其中医院96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202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757个,其他卫生机构8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139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47个,村卫生室1529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13个。全省卫生技术人员26.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3万人,注册护士10.9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8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4.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2.7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2.67亿人次。

  科技事业

  2014年末全省有科研机构3484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机构967个。安徽也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省会合肥又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全省有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有国家和省级实验室183个;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54家。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6个。有高新技术企业2361家,其中当年新认定671家。 2014年,全省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740项,受理申请专利99160件;授权专利48380件。

  体育事业

  2014年8月25日,成立安徽力天足球俱乐部,安徽宿州国际网球中心是全国第三大职业女子网球大赛举办地。

  教育事业

  2014年,安徽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在学研究生46590人。普通高校107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08.1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431所,在校生91.5万人。普通高中694所,在校生120.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9%,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初中2905所,在校生192.4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8%。小学10547所,在校生415.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98.4万人。

9 交通状况

  公路

  截止2014年末,全省高速公路达3752公里、一级公路达2623公里。

  铁路

  安徽省主要铁路线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青阜线、阜淮线、阜六线、淮南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宁铜线、沪蓉线、铜九铁路、合九铁路等等。京沪高铁、合福高铁、合宁客运专线、合武客运专线均已建成通车,宁安城际铁路、 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正在建设中。

  水路

  安徽水运条件优越,长江淮河两大川流横贯省境,天然地将全省划分为淮北、江淮之间和江南三个自然区。全省水域面积广阔,大小河流有300多条,总长度约1.5万多公里,通联全省81%的市、县,能与9个省市相通。

  长江流域主要港口

  一级港口:芜湖港、安庆港、马鞍山港  二级港口:铜陵港  三级港口:池州港

  淮河流域主要港口

  一级港口:蚌埠港、淮南港、阜阳港  二级港口:凤阳港、凤台港、利辛港  三级港口:怀远港、五河港、寿县港

  过江通道

  安徽跨江大桥:

  芜湖长江大桥 2000年通车  芜湖长江二桥 2017年通车(预计)

  安庆长江大桥 2004年通车  安庆长江铁路大桥 2015年通车

  铜陵长江大桥 1995年通车  马鞍山长江大桥 2013年通车

  望东长江大桥 2016年通车(预计)  池州长江大桥 2018年通车(预计)

  民航

  中国的民用航空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民国9年(1920年)5月8日,京(北京)沪(上海)航线的北平——天津段通航,是中国最早开通的民用航空航线。安徽省的民用航空,始于民国18年国民政府交通部沪蓉航空线管理处,辟沪汉航线自上海,经南京、安庆、九江至汉口,在安庆长江水面设置机场。

  1952年组建安庆航空站,安庆机场复航,没有开办航空业务,主要供沪汉线革新型飞机备降、加油用,1954年因长江发大水淹没机场而停航。1956年,合肥组建航空站,修复三里街机场,1957年1月1日,上海——合肥——徐州——北京航线通航。1957年,安徽组建阜阳航空站,翌年3月2日,安徽省内第一条航线合肥——阜阳通航。1958年合肥成立中国民用航空安徽省管理处,处、站合一。同年组建芜湖、屯溪航空站。1977年12月,合肥骆岗机场建成启用,为国家一级机场。三叉戟、DC—9等大型客机加入安徽境内航线飞行。1980年3月15日,民航总局改为国务院直接领导。

  安徽省机场一览表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黄山市屯溪国际机场

  安庆天柱山机场  阜阳西关机场

  九华山机场 亳州机场(规划)  蚌埠机场(规划)

  芜湖宣城机场(规划)  宿州机场(规划)

10 旅游景点

  安徽旅游资源丰富,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司空山、采石矶、巢湖、花山谜窟、太极洞和花亭湖等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歙县、寿县、亳州、安庆和绩溪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著名景区一览
国家AAAAA级景区
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天柱山风景区、绩溪龙川、西递宏村、天堂寨风景区、八里河风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含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呈坎、潜口、唐模)
国家AAAA级景区
相山风景区、滁州琅琊山风景区、金寨红军广场、花亭湖风景区、狼巷迷谷风景区、滁州凤阳小岗村、阜阳生态园、迪沟、齐云山风景区、万佛湖风景区、万佛山风景区、巢湖、太平湖、采石矶、天井湖、花戏楼、亳州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八公山风景区、五千年文博园、花山迷窟、太极洞风景区、杏花村风景区、包公园、龙子湖风景区、黄湖秋风、东至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升金湖、南溪古寨、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

11 民俗文化

  综述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

  在池州发掘了有着安徽“周口店”之称的距今40万年年前的华龙洞,在蚌埠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双墩遗址,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有力证据。安徽及相邻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约有上千处。其中蚌埠禹墟文化、马鞍山凌家滩文化、宿州金寨文化、安庆薛家岗文化、合肥古埂文化、铜陵金牛洞文化,五彩缤纷,星罗棋布。

  安徽文化主要由淮河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等组成

  戏曲:安徽被成为中国戏曲之乡,安徽戏剧表演艺术历史悠久,品种较多,名家迭出。地方戏种现存30余种,影响较大的有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凤阳花鼓、坠子戏、花鼓灯等。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池州的傩戏号称“戏剧活化石”,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文学:安徽古代代表文学是徽文化、新安理学、桐城派、建安文学,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有1200余位桐城派作家、2000多部著作、数以亿字的资料。“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建安时期出现的一大批文学家,大部分都是安徽人。新安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程颢、程颐及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安徽新安江畔。朱熹亦自称“新安朱熹”。理学的奠基人洛阳程颢、程颐和集大成婺源朱熹的祖籍均在安徽歙县篁墩,故誉为“程朱阙里”。

  美术:安徽历史上有新安画派、龙城画派,版画流派有芜湖铁画、徽派版画等。新安画派先驱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时期主要成员有方式玉、王尊素、吴山涛、王家珍、戴本孝、吴龙、吴田标、雪庄等,新安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

  方言: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徽语、赣语、吴语

  饮食:安徽的美食文化也是古今闻名,比如符离集烧鸡、徽香源烧鸡等以及由此繁生的烧鸡文化。徽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徽菜包括黄山地区的皖南菜、皖中的淮扬菜、和皖北的沿淮菜,皖南菜是徽菜的代表,发端于南宋年间徽州歙县,徽州因处于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千种。

  节庆活动

活动名称 简介 时间
中国黄梅戏艺术节 是针对我国著名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而开展的一个文化艺术节,1992年10月6日诞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是中国第一个黄梅戏艺术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交流展示的重要艺术节之一,是安徽省安庆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形象。 每两年10或11月期间3天
伏羊文化节 伏羊节是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按农历的节气推算,“夏至”后第三个庚(一庚九天)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即“末伏”。在这一个月里,萧县、宿州、淮北等地的人们集中在各个酒店,饭庄以及专门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每年7月
中国农民歌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滁州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文联承办,以“歌颂改革开放、歌颂美好家园、歌颂和谐新农村”为主题的中国农民歌会。 每年10月或11月
黄浒赛龙舟 每年端午节在芜湖黄浒举行赛龙舟、吃粽子等等,以此来纪念屈原。从春秋战国时期以来一直至今。 每年端午节
国际中医药博览会 举行包括华佗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华佗诞辰祭祀大典、中医药文化广场活动、中医药展览等系列活动,历时3天;每年9月9日在国际中药材交易市场(亳州康美中药大市场)举办。 每年9月9日到11日

12 城市荣誉

  中国最幸福的省份,中国首个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全国创新试点省份,中国戏曲之乡等。

13 著名人物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培育出道教文化、桐城派、建安文学、龙城画派、北宋理学、徽文化、皖江文化等,涌现出老子、庄子、管子、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李鸿章、陈独秀、胡适、邓石如、赵朴初、吴作樟等一批著名历史人物。具体人物查看【皖籍名人

14 2017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标注版)下载链接:

  http://bbs.shiyebian.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892

温馨提示:因考试信息、考试政策及招聘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发布的公告内容为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杏彩体育官网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