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银行体系概况:中央银行
我国中央银行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1948年12月1日,在原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在石家庄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PBC),同时发行了中国人民银行钞票(第一版)。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入北平,各解放区银行先后改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分行。
2.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建国后30年,全国基本上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经办各种银行业务,集货币发行、代办国库及工商信贷业务于一身。
3.二阶银行体制的建立:1984年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城镇储蓄结算业务改由新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承办。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正式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4.明确职能: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1993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5.立法:法律保障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其中央银行地位。
6.中央银行管理体制的改革:
1998年底,改行政区划为经济区划,全国设立9家大区行,并设重庆和北京两个营业管理部。
7. 职能调整:金融监管职能被分离
2003年12月27日,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通过)
中央银行管理体制改革
1998年10月:撤销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跨省区设置九家分行。
9家分行:天津分行、沈阳分行、西安分行、济南分行、南京分行、上海分行、武汉分行、广州分行、成都分行。
目的:统一货币政策,强化金融监管
行政区划的缺陷:
1)分支机构的地方化(地方政府干预分支机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必要性:为地方经济建设筹集资金
可能性:人员任命、行政经费
2)金融监管的低效:同级监管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1.发行的银行
一国货币的唯一、集中和垄断发行者
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基础,也是中央银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意义:统一货币发行,避免货币流通的混乱;有效控制货币流通量;增强中央银行自身的资金实力;信用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
2.银行的银行
存、放、汇
1)集中存款准备金
保证和提高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
2)组织全国的清算
3)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3.政府的银行
(1)经理国库
(2)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直接向政府提供贷款或透支,购买政府债券)
(3)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金融监督管理,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
(4)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预测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