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
科技常识:大气污染
1.国际标准化组织:“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等
3.空气污染现象:
污染现象 | 原因 | 应对措施 |
臭氧层空洞 | 氟利昂、氮的氧化物等 | 提倡使用无氟冰箱(绿色冰箱) |
温室效应 | 主要是二氧化碳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生活方式 |
酸雨 | 指PH值<5.6的降水,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 工业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燃煤和石油脱硫技术 |
雾霾 | 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 | 尾气、工业废气除尘除烟 |
沙尘暴 | 沙源地是我国西北和蒙古高原的沙漠和荒漠 | 在沙尘源地恢复林草植被 |
城市早晨空气并不新鲜 | 污染物多,早晨空气中有时有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 不宜早晨锻炼,宜中午、下午锻炼 |
4.城市热岛效应
定义:是城市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城市热岛是以市中心为热岛中心,暖气流再次上升,而郊外上空冷空气下沉,这样便形成了城郊环流,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聚集在城市上空
成因:在现代化大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发出的热量;
城市中建筑群密集,沥青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只有更少的函授比热容(可吸收更多的热量),并且反射率小,吸收率大,使得城市白天吸收储存太阳能比郊区多,夜晚城市降温缓慢仍比郊区气温高
应对:提高绿化率,增加城区水体面积,减少人为热量的排放等
5.PM2.5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可称为入肺颗粒物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际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PM2.5密度最高出现在北非、东亚和中国
【大气污染t同步练习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逐年上升导致了什么现象?(C)
A.雨岛效应 B.热岛效应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空洞
【解析】A选项错误:城市中林立的高楼大厦比喻为“钢筋水泥的森林”,而随着“森林”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B选项错误:“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C选项正确: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其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因此减少碳排放有利于改善温室效应状况。
D选项错误: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
故本題答案为C。
2.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如果规划不当,到了炎热的夏天往往会出现热岛效应。下列有关热岛效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城市增加的车辆与住户的空调加剧了热岛效应
B.热岛效应只会在大城市出现,中小城市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C.出现热岛效应的地方,温度比周围郊区一般要高两三度甚至三五度
D.城市髙楼大厦越来越多、通风与气流不畅是造成热岛效应的原因之一
【解析】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市地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而热岛效应不只大城市会出现,中小城市也会有这种情况,故本题选择B选项。
学完考点必做通关特训题库:科技常识通关特训题库